- 丛康林;岳建平;董超;方云波;
针对新汶矿区,采用SBAS-StaMPS方法对2016~2020年48景Sentinel-1A影像进行时序分析,反演了4年的地表形变过程,提取了8个采煤区地表时序沉降量,最大沉降量达180 mm,最大沉降速率为44. 49 mm/a,沉降区中心表现出匀速型、阶梯型和加速型三种趋势。结果表明SBASStaMPS方法能够有效应用于多植被覆盖的采矿沉陷区识别与监测,可作为矿区地表形变监测分析的有效手段。
2020年06期 v.48;No.210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程显亮;王依雷;刘月华;王国文;徐茂恩;高超;张玉军;田国灿;
鄂尔多斯地区具有风积沙覆盖、厚基岩、大采深的特点。为了研究其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在母杜柴登煤矿30201和30202工作面地表布设了地表移动观测站,分析了其地表动态变形规律。研究表明:在母杜柴登煤矿地质采矿条件下,地表下沉速度较小,下沉量增加速率较平缓;地表最大下沉值为1 687 mm,最大倾斜变形值为9. 72 mm/m,起动距为227. 7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319~396 m,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为57. 8°~63. 1°。
2020年06期 v.48;No.210 6-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吴光亮;郭文兵;赵高博;徐飞亚;
基于寺河矿某工作面采矿地质条件,在倾向、走向主断面上设计并建立了剖面线状普通地表移动观测站,得出了4307工作面在倾向、走向方向上的地表下沉值、地表倾斜值、水平移动及水平变形规律,并依据最后一次监测数据得到寺河矿的地表角量参数。
2020年06期 v.48;No.210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郭轲轶;
厚煤层仓房式开采浅部采空区,往往残留煤柱较多,地表沉降不充分,地基稳定性较差,对地面新建建筑物易构成安全隐患。文中结合寺河二号井新征场地区域地质采矿条件,针对厚煤层仓房式开采的特点,进行了采空区地基稳定性评价,提出了相应的采空区注浆治理和检测方案,并进行了工程实施,对新建建筑物采取了抗变形结构技术措施,确保了新建建筑物的正常安全使用。
2020年06期 v.48;No.21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吉波;王志红;
在进行矿山开采沉陷预计时,常常将预计点设计成格网状,从而预计结果数据呈现出特殊性。文中基于矩形格网状开采沉陷预计数据,结合移动变形等值线绘制要求,研究了一种便于实现的等值线生成算法,并采用VC++6. 0开发平台编程实现。研究表明:该算法原理简单,易于编程实现,满足工程需要。
2020年06期 v.48;No.210 20-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丰;李亮;张岩;谭秀全;李爱军;
针对济宁城市工作面采空区残余变形问题,分别确定了长壁采空区、条带采空区和充填采空区的极限残余变形计算方法。在残余变形基础上,引入各煤矿潜水位因子,综合评述研究区域的建设利用适宜性,为城市建设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2020年06期 v.48;No.210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朱兴军;杨郡;尹海雷;张鹏智;
以鄂尔多斯市中北煤化工有限公司色连二矿12205工作面为例,分析综采工作面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结果表明:(1)丘陵地貌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比较大;(2)凸形地貌在采动过程中地表产生滑移,导致坡顶附加下沉量与水平移动值小于两侧,造成边界角和移动角减小。
2020年06期 v.48;No.210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最亮;杨智华;匡伟;
文中在工作面槽波透射法探测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含夹矸条件下的槽波数据频散特征、槽波的数据采集与数据处理方法,并以阳泉集团开元公司9713工作面为例开展槽波探测试验。通过试验预测了工作面内夹矸的分布范围,划分煤层分叉边界。预测结果与巷道揭露一致。
2020年06期 v.48;No.210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洋洋;
浅层隐伏空区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地表建筑物和人员的安全,文中采用浅层地震映像技术,通过单点激发、单点接收,并保持偏移距不变的测量方式对浅层的隐伏空区进行探测,并对所获得的时间剖面进行数据分析,通过剖面上的同相轴错动、同相轴缺失和能量减弱等异常特征识别浅层隐伏空区,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应用地震映像技术对浅层隐伏空区进行探测。
2020年06期 v.48;No.210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家兴;隋翔宇;包妮沙;毛亚纯;赵占国;石玉君;
针对露天开采带来的环境问题,文中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云平台下Landsat卫星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利用时间序列法和梯度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1999~2019年鞍山市铁矿区植被和开采破坏变化信息,实现实时、快速获取矿区开采破坏以及复垦土地时空变化特征,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绿色矿山建设提供支持。
2020年06期 v.48;No.210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吕希希;张春菊;尤子全;于涵;
利用南昌市安义县成灾前后哨兵一号影像提取淹没范围,选取5个影响因子,包括高程、距河流的距离、用地类型、坡度和降水,结合GIS和频率比模型,分析淹没范围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降水是暴雨洪涝的直接影响因子;洪涝发生在高程小于50 m、坡度小于5°的区域的概率非常大;90%以上的洪涝发生在用地类型为农田的区域;洪涝发生的概率与距河流距离负相关。
2020年06期 v.48;No.210 49-5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姚志武;管林杰;李俊辉;张钟海;
文中以广水市为例,通过采用微服务理念和地理信息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国土资源"一张图"服务平台,有效解决了空间数据管理混乱、业务基础信息缺少宏观分析等问题,极大提高了广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020年06期 v.48;No.210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艳平;
文中以民勤县为研究区域,依托地理国情监测成果数据,利用ArcGIS软件和景观生态学原理,遴选合适的景观格局指数,对研究区域2015~2018年地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景观格局以林地、荒漠与裸露地和耕地为主,且水域占地面积最小;该区域地表覆盖景观整体呈现斑块破碎化、形状复杂化、通达性提高化、类型多样化和分布均匀化分布特征;县域开发过程对生态景观的分割化程度明显。
2020年06期 v.48;No.210 57-6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田中联;冯晓;
文中系统通过采集重庆市Z4路隧道变形监测点时间序列进行研究,实现了基于ARMA时间序列模型的变形监测短期预测。在对隧道施工监测任务中达到了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变形进行有效的防控和科学的管理,构建了一个能够科学、准确、快速处理监测数据信息并且提供监测报告的隧道施工监测系统。
2020年06期 v.48;No.210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种绍龙;
以高光谱遥感数据为基础,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进行建模,对某地区出露玄武岩和花岗岩的岩性成分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偏最小二乘法高光谱遥感地质岩性反演分析流程更加简便且精度较高,可为研究区地层岩性判别和矿产勘查提供借鉴。
2020年06期 v.48;No.210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胡晓曦;
文中针对省直办公用房用地管理中涉及到的数据具有多源异构、坐标不统一等特征,提出了"物权分离"时空数据组织概念模型,构建了"地-房-房间-业务"一体化的数据组织逻辑模型。以此为基础建立办公用房用地一体化综合数据仓库,为省直办公用房用地一体化管理平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2020年06期 v.48;No.210 69-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胡迅妃;
由于传统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在进行数据采集时无法显示出地理信息数据关键要素,因此数据采集误码率高。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基于ArcGIS Mobile技术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加载地理信息数据,将得出的地理信息与属性数据相连;显示地理信息数据物理特征;编辑地理信息数据图层,获得Map控件并赋给SketchGraphicLayer的实例;完成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设计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采集方法数据采集误码率最高为0. 19%,实验对照组为0. 51%,设计的采集方法数据采集误码率更低,可以实现对地理信息数据精准采集。
2020年06期 v.48;No.210 77-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叶萍萍;
文中以兰州新区城区为研究对象,基于Sentinel-1A雷达影像,采用SBAS-InSAR技术进行地表形变监测,生成地面形变监测图。在此基础上定量分析地面沉降程度及形变原因,能够为兰州新区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提供技术支持,为其它相关监测提供借鉴。
2020年06期 v.48;No.210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龚栎澎;杨久东;李韧;梁鹏;
针对精密单点定位(PPP)中初始伪距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通过Python对加权最小二乘定位及星间频间伪距定位方法对3个测站300历元静态数据进行伪距定位计算,分析了两种方法定位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星间频间伪距定位误差在3 m内,相比加权最小二乘定位精度提高了20%,更适用于初始伪距定位。
2020年06期 v.48;No.210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金鑫;曹泽宁;陈艺航;秦子龙;石焱;
针对利用钻孔数据构建真三维地质模型存在的漏洞问题,依据球体网格剖分理论、网格拓扑关系及其编码的邻近搜索算法,以地层钻孔数据边界作为约束,采用分带推扫方式遍历填补,完成模型的三维重建。文中实质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空间点数据的三维栅格化方法,丰富了GIS三维建模理论。
2020年06期 v.48;No.210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钟阳弟;
三维激光扫描在建筑物探伤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中对损伤部位点云数据采集后,从参考面的建立到分别用距离梯度法和Delaunay三角化法进行损伤识别、损坏面积和体积的量化统计,进行了详细的理论阐述和数学模型的推导。最后通过实验获取了两种探伤方法的量化数据,对比分析后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可行。
2020年06期 v.48;No.210 97-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东;杨静;葛继空;
基坑开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会使基坑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变形,针对现有非等间距GM(1,1)模型在处理突变数据上预测精度低、残差大,文中在非等间距加权GM(1,1)模型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一种非等间距改进加权GM(1,1)模型,结合实际基坑工程实例,分别用两种模型对基坑监测点沉降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值比较。通过模型精度检验,结果表明:非等间距改进加权GM(1,1)模型相对传统的非等间距加权GM(1,1)模型预测精度高,更有利于及时掌握基坑变形情况。
2020年06期 v.48;No.210 101-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闫勇;李彪;杨化超;卞和方;
Cesium可视化开源开发框架能够在虚拟的三维地球场景中叠加不同类型的矢量和模型信息以实现空间分析和可视化三维场景的构建,同时,还支持在浏览器端无需插件地显示与交互。基于Cesium开发框架和智慧矿山的应用需求,研究分析了Cesium系统架构、数据组织和加载方法、几何和属性信息查询方法等,为智慧矿山应用奠定了较好的平台基础。
2020年06期 v.48;No.210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波中;潘清元;鲍彦奇;
文中以Trimble MX8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GNSS信号失锁环境下采集的点云数据为例,从控制点布设网形和布设密度两方面设计试验进行点云校正,研究分析了其对点云精度的影响,并据此给出了控制点最佳布设方案,为今后车载移动测量系统在工程实践中的此类工作提供了参考。
2020年06期 v.48;No.210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超;郝宗泽;郭赞峰;赵越;
作为服务于测绘检定技术的仪器综合检定场,其对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和各行业测绘提供科学、准确的计量保障,文中以赤峰某地的测绘仪器综合检定场为例,介绍了相关计量技术,并对结果进行对比,以期达到对于检定场稳定的评价。
2020年06期 v.48;No.210 1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鹏山;张永龙;靳博;杨瑾皓;宋凯;邵云鹏;丁科;
龙首矿对东采区普采采场采矿方式进行优化改造,由普采转为机械化回采,把行人井定向与支导线连测技术结合应用于普转机采场贯通工程,贯通测量的精度大大提高,指导措施斜坡道与采场精确贯通,在后期贯通测量工作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0年06期 v.48;No.210 118-12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陆超君;
iData数据工厂是一款GIS数据处理平台,软件的界面和操作习惯与AutoCAD平台一致,这样就使iData在拥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图形操作性与处理能力。文中主要介绍利用iData处理大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入库与检查修改等工作。
2020年06期 v.48;No.210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邓焯文;
针对测绘产品DLG(数字线划图)属性正确检验中面临的耗时、人员投入、资金投入等各种问题,文中主要基于ArcEngine二次开发平台,采用C#计算机语言对DLG的属性正确性检验功能进行设计及实现。结合现有的数据质量情况,从数据的具体内容和检查方式上较为详细地制订了数据检查方案,经实际工作应用表明,本设计能较好地缩短检验过程耗费的时间,避免了在质量检查过程中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为DLG属性正确性的检查工作给予了一定的参考,并提升了检验效率。
2020年06期 v.48;No.210 125-127+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魏易从;曹建君;
随着国家"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如何贯彻落实好放管结合、宽进严管,成了摆在政府主管部门面前的新问题。针对当前行政管理中放管矛盾突出、监管手段单一、法治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文中以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当下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管存在的问题与矛盾,准确把握关键因素和要点,基于协同学理论提出了协同监管模式,力在解决当前测绘地理信息行业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多级协同管理的机制,产生协同效应,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统一监管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2020年06期 v.48;No.210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曹冬冬;
针对传统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中存在的查询破损位置时间长、影响管理效率问题,开展地下管线管理系统研究。通过对系统监测设备、金属管线探测仪等硬件设备选择,并对地下管线破损记录存储、基于BIM的地下管线三维建模、地下管线破损信息采集、地下管线破损记录管理等软件设计,提出一种基于BIM的地下管线三维可视化管理系统。通过对比实验证明:该系统与传统系统相比可明显缩短查询破损位置耗时,提高查询速率,为地下管线的三维可视化高效管理提供条件。
2020年06期 v.48;No.210 132-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0]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