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学胜;陈宜金;
文中从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体系建设入手,提出了现代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并详细给出了3S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衔接次序和实验体系;最后,根据工科专业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角度,指出了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实践体系是3S课程群建设的关键问题。
2007年01期 No.130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文龙;赵小平;
文中针对高职教育强调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能力培养为重点、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根据测量工程专业特点探索新的育人培养途径,创新性地提出高职测绘工程专业双导师制的培养机制。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不仅促进了导师科研水平的提升,而且为高职测量专业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07年01期 No.130 8-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汉雄;王嘉慧;
结合现代测绘技术应用,从生产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测量能力的要求出发,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建设进行探讨,提出了更加适合于土木化的测量教学体系。
2007年01期 No.130 11-13+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4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牛宝云;
针对信息时代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教学所面临的问题,从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教学效果。
2007年01期 No.130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凯选;王丽丽;于立;
文中介绍了制作地质符号的必要性及地质符号的制作原则和依据,并针对符号的分类,分别论述了各类符号的具体制作方法,建立了地质符号库。同时为了对符号进行方便、快捷的调用,而定制了各类分属不同的下拉菜单和图标菜单。通过调用证明了文中所介绍的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并且有利于提高绘图质量和工作效率。
2007年01期 No.130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贾宝峰;白萍;周建国;
文中针对起伏变化较大的校区规划建设场地,仅就虚拟校园三维可视化场景制作中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建立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在DEM建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方法,供有关人士参考。
2007年01期 No.130 20-22+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吉波;高金成;曹英丽;
文中给出了利用制图软件AutoCAD进行三角交会求取控制点坐标的解析方法。该方法可以快速直观地求取点的坐标,对于AutoCAD在测绘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07年01期 No.130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春艳;刘勇;王宝山;
文中采用了ASP,VBScript语言及技术开发了实验项目网上提交系统。该系统结合网页、数据库的建立及连接,实现了实验项目的提交、管理和使用。
2007年01期 No.130 26-28+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庆元;韦建超;戴水财;
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是最新发展起来的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但其前处理工作非常繁琐,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整体效率。文中对利用GIS技术,实现了从滑坡范围的确定到有限元网格的自动生成的全部过程,提高了边坡三维有限元计算的前处理工作效率做了介绍。
2007年01期 No.130 29-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夏春林;王雪;叶长青;
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数据量大、形态复杂,给数据入库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此等高线的自动识别的研究成了GIS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采用了地图代数的理论和方法,将含有等高线的棕版图从彩色地形图中分离出来,充分利用等高线间的空间关系以及等高线与其他地貌要素的区别,将其在棕版图中进行识别和提取,并提出了不同的等高线进行断点连接方法。
2007年01期 No.130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承华;马洪滨;董仲宇;
GPS高程曲面拟合的方法较多,文中利用移动多项式曲面拟合的基本原理,探讨了不同模型对已知点数量的多少以及已知点与拟合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对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在大连瓦房店核电厂实际工程中的实验研究,得出一些非常有实际使用意义的结论。对GPS实际生产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我们通过处理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给出某一地区的最优模型。
2007年01期 No.130 35-37+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王建敏;黄旭东;于欢;陈照亮;
制图是遥感研究与应用的重要部分,遥感制图是遥感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民经济建设和遥感技术的蓬勃发展必然促使遥感制图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遥感制图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当前遥感制图技术正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论文总结并分类描述了目前广泛应用的多种遥感制图方法,并根据实际制图经验,对利用遥感影像进行制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遥感制图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07年01期 No.130 38-4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8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马振利;吉长东;任东风;
为了解决露天矿变形监测中精度与实时性的问题,采用GPS相对定位模式与测量机器人(TCA2003全站仪)联合作业,在现场进行了测试。通过对GPS定位的误差来源、测量机器人与APSWin系统应用、测试成果等分析与研究,阐述了有关数据采集与处理、GPS测站选择因素等技术手段,得到了如何获得毫米级变形精度实时观测成果的具体做法和经验。
2007年01期 No.130 41-42+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汤均博;郑家柱;
对只接收到一组GPS卫星广播星历的情况下应用广播星历确定卫星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与精密星历进行比较,对卫星位置的定位精度进行了说明。
2007年01期 No.130 43-44+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苗小利;
本文以阳泉矿区数据转换为例,探讨了DGN与MAPGIS两种格式数据间的直接转换问题,寻求一种高效的数据转换方法和途径。
2007年01期 No.130 45-4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0K] [下载次数:3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卜玉坤;范强;孙丽敏;张岳;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GIS)结合天气预报对大连市森林火险提供一种高效、合理、准确的预警方法。该方法主要应用"3S"技术,并对林火诱发因子进行深入分析,对各林区火险等级进行预报,为大连市森林防火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2007年01期 No.130 48-4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罗春喜;蔡福禄;高均海;韩永斌;
文中依据铁法矿区控制网现状,分析了控制网改造的必要性及应用GPS技术改造控制网的优势,提出了改造控制网的方案,原则,应用GPS技术实现了控制网改造的布网、数据采集等,并对应用GPS改造铁法矿区平面控制网进行了技术及精度分析。
2007年01期 No.130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焦明连;
在矿区GPS控制网数据后处理过程中,对长度投影变形的处理不可回避。文中提出了处理投影变形的理论依据,对限制长度投影变形的方案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各种解决方案的分析讨论,提出了处理矿区GPS控制网投影变形的基本原则。
2007年01期 No.13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刘海义;王贵林;姚鑫;刘玉柱;杨艳明;
矿床空间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可视化研究的目地是解决用3D真实感图形模拟矿床地质构造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采矿、地质提供相应的服务。根据国内外矿床模型建模技术发展现状,文中提出采用成熟的建模理论和高品质的ArcGIS3D模块——ArcScene实现矿床模型建立及可视化这一可行的思路。不仅在ArcScene下实现了矿床的三维建模和可视化,并实现了模型与属性的关联。同时也指出了ArcScene在构建矿床模型上的局限性及相应的补充办法。
2007年01期 No.13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玲;刘正纲;杨德宏;
将GIS应用系统开发的一般原理与物流配送相结合,概括的介绍了GIS技术应用于物流配送的必然趋势及其解决方案,并对物流配送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指出现在的物流配送系统主要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007年01期 No.13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赵宝基;
文中介绍了现代化高效矿井超长工作面的贯通误差预计及精度评定,通过实施高精度贯通的施测方法,发挥了仪器的极限精度,实现了巷道的高精度贯通。
2007年01期 No.130 63-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李万龙;
探讨了地籍测量中界址点测定的误差构成,对形成误差的各项因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提高界址点点位精度的方法。
2007年01期 No.130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宋新华;裴文静;
文章结合古书院矿井下控制测量实践,研究了采用全钻型陀螺仪进行外业观测的方法,限差要求和平差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技术效果。应用测绘新技术改造老矿井下控制网,确保井下井巷工程安全贯通。
2007年01期 No.130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孙红丽;崔先国;赵永强;
文中是针对经纬仪测设的数据,采用VB编程进行地形点坐标计算、高程计算,并且直接调用AutoCAD软件自动展点。其特点是编程简单、简化了繁重的计算工作并可实现批量展点,比小平板配合经纬仪测量地形点法的速度更快捷。
2007年01期 No.130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樊晓云;
通过地面施工钻孔将3#煤空巷与9#煤泄水峒室贯通,来达到将3#煤层采空区积水下泄至9#煤层的目的,从而保证9#煤的正常开采,在我集团公司尚属首次。文中从理论到实践,充分论证了此类特殊贯通工程实现的可能性,并提出了一定的建议,取得了测量工作精度如何更好的满足采矿工程需要的一些重要经验。
2007年01期 No.13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连勇军;
文中介绍了全站仪在煤矿生产中的实际使用效果,并分析全站仪在煤矿生产中使用的优点和不足,最后针对不足提出解决措施。
2007年01期 No.130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广学;
济三煤矿四采区首采工作面4301工作面上方有高压线、河堤、公路等地面设施,根据地面设施与工作面的位置关系合理布设观测线进行变形监测,既掌握了地面设施的变形情况指导了维修施工,又获得了该地质采矿条件下的地表变形的一般规律及地表倾斜与高压线杆的关系,为矿井下一步"三下"开采提供了可靠的实验数据。
2007年01期 No.130 77-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高西林;
村庄建筑物下安全采煤问题是煤矿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河南省登封市振兴煤矿具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及地表村庄建筑物的现状,在理论计算、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分析的基础上,对村庄建筑物下压煤条带开采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给出了条带开采方案及其参数。论述了振兴煤矿村庄下建筑物压煤采用条带法开采技术的可行性。
2007年01期 No.130 79-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7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陈银翠;姜升;
文中通过在铁路专用线建立第四系厚冲积层下轻型支架综采放顶煤条件的地表沉降变形观测站,经长期观测和相关数据处理后获取到特殊地层下岩移参数,为矿区铁路专用线采动沉陷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对类同地层条件下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7年01期 No.130 83-8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韩宏学;何浩;高荣久;
文中简述了煤炭开采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几种危害,并提出了卧龙湖煤矿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的治理措施。着重介绍了卧龙湖煤矿土地复垦措施、矿区绿化措施以及生态矿区建设等内容。
2007年01期 No.130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