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干涉测量对金川西二矿地表二维形变监测Monitoring two-dimensional surface deformation with radar interferometry in Jinchuan West No.2 Mine
王志岗;周文韬;
摘要(Abstract):
针对矿区复杂的地表形变情况,基于Sentinel-1A数据,结合SBAS-InSAR技术获得了升轨和降轨LOS向形变结果,并根据InSAR几何分解原理对甘肃省金昌市金川西二矿在2020.08.19~2021.06.27期间的地表进行监测,获取了该地区地表东西向和垂直向的形变结果。结果显示:研究区沿东西向的最大年平均形变速率达103.73 mm/y,垂直向的最大年平均形变速率达-135.88 mm/y。结合地下落矿区域对比分析,发现该区域的二维形变结果符合开采沉陷规律。
关键词(KeyWords): 升降轨SBAS-InSAR;金川西二矿;地下开采;二维形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王志岗;周文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蔡冬梅,李明哲,曹继如.矿产资源开发动态监测中遥感技术应用综述[J].矿山测量,2011,39(4):32-34,43.
- [2] 马南,张学芬.“3S”技术支持下的矿区地质灾害动态监测预警[J].矿山测量,2014,42(2):14-16.
- [3] 范立民,马雄德,李永红,等.西部高强度采煤区矿山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控技术[J].煤炭学报,2017,42(2):276-285.
- [4] 刘一霖.矿区开采沉陷大量级形变监测与反演分析[D].西安:长安大学,2013.
- [5] 李强.基于空天地数据集成的甘肃金川矿区地表沉降监测[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
- [6] 周文韬.融合GNSS与InSAR的矿区地表三维形变监测[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1.
- [7] 朱建军,李志伟,胡俊.InSAR变形监测方法与研究进展[J].测绘学报,2017,46(10):1717-1733.
- [8] 蒋厚军.高分辨率星载InSAR技术在DEM生成及更新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2.
- [9] 李兰,陈尔学,李增元,等.合成孔径雷达森林树高和地上生物量估测研究进展[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6,31(4):625-633.
- [10] 张海瀛.全极化SAR/InSAR数据定标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 [11] 屈春燕,单新建,宋小刚,等.D-InSAR技术应用于汶川地震地表位移场的空间分析[J].地震地质,2010,32(2):175-190.
- [12] 陈强.基于永久散射体雷达差分干涉探测区域地表形变的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6.
- [13] 叶萍萍.基于SBAS-InSAR的城市地表形变监测技术研究—以兰州新区城区为例[J].矿山测量,2020,48(6):80-83.
- [14] 胡俊.基于现代测量平差的InSAR三维形变估计理论与方法[D].长沙:中南大学,2013.
- [15] 敖萌,张勤,赵超英,等.改进的CR-InSAR技术用于四川甲居滑坡形变监测[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7,42(3):377-383.
- [16] 云烨,吕孝雷,付希凯,等.星载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监测领域的应用[J].雷达学报,2020,9(1):73-85.
- [17] 郭利民.基于InSAR与多源数据的三维形变场获取研究与应用[D].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
- [18] 王志伟.基于多源InSAR数据的三维地表形变解算方法研究[D].青岛:山东科技大学,2018.
- [19] 张龙德.甘肃省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09.
- [20] 戴可人.融合新一代卫星SAR数据的地形与形变信息提取模型与方法[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 [21] 李婉秋.基于Sentinel-1数据的SBAS-InSAR技术在地表形变监测中的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8.
- [22] 刘筱怡.基于多元遥感技术的古滑坡识别与危险性评价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科学院,2020.
- [23] 韩守富,赵宝强,白艳萍,等.基于SBAS-InSAR的窑街煤矿开采沉陷研究[J].矿山测量,2019,47(3):1-5.
- [24] 蒋弥,丁晓利,何秀凤,等.基于快速分布式目标探测的时序雷达干涉测量方法:以Lost Hills油藏区为例[J].地球物理学报,2016,59(10):3592-3603.
- [25] Berardino P,Fornaro G,Lanari R,et al.A new algorithm for surface deformation monitoring based on small baseline differential SAR interferograms[J].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02,40(11):2375-2383.
- [26] 周文韬,张文君,杨元继,等.矿区地表沉降监测的一种组合模型预测方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1,41(3):308-312.
- [27] 戴可人,卓冠晨,许强,等.雷达干涉测量对甘肃南峪乡滑坡灾前二维形变追溯[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9,44(12):1778-1786,1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