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GCS2000基准框架建立及关键技术研究Research on establishment and key technologies of CGCS2000 benchmark framework
王小维;刘全海;孙雪梅;
摘要(Abstract):
CGCS2000基准框架建立是当前城市现代测绘基准建设的重要内容。文中以常州市为例,从控制网布设、数据处理、投影变形分析以及坐标转换等几个方面,讨论了高精度CGCS2000基准框架建立的技术路线,深入分析了以无抵偿高程面高斯正形投影作为基础,选取最佳中央子午线作为投影方案,建立2000平面坐标系的方法。对各地建立CGCS2000框架下的平面坐标系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CGCS2000;基准框架;投影变形分析;坐标转换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王小维;刘全海;孙雪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魏子卿.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及其与WGS84的比较[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8,28(5):1-5.
- [2] 杨元喜.2000中国大地坐标系[J].科学通报,2009,54(16):2271-2276.
- [3] 陈俊勇.中国现代大地基准——中国大地坐标系统2000(CGCS 2000)及其框架[J].测绘学报,2008,37(3):269-271.
- [4] 刘经南,刘晖,邹蓉,等.建立全国CORS更新国家地心动态参考框架的几点思考[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9,34(11):1261-1265,1284.
- [5] 成英燕,程鹏飞,秘金钟,等.基于现框架下的省市级CORS站到CGCS2000的转换[J].测绘通报,2011(7):1-3,14.
- [6] 田桂娥,宋利杰,尹利文,等.地方坐标系与CGCS2000坐标系转换方法的研究[J].测绘工程,2014,23(8):66-69.
- [7] 何林,柳林涛,许超钤,等.常见平面坐标系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研究——以1954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平面坐标相互转换为例[J].测绘通报,2014(9):6-11.
- [8] 彭小强,高井祥,王坚.WGS84和CGCS2000坐标转换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5,35(2):219-221.
- [9] 李广生,程明,贺学文,等.基于Teigha.net与Shapelib的图形数据转换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2,35(8):118-120.
- [10] 谢艳玲,夏正清,黄萍.基于GDAL的GIS产品坐标系统批量转换[J].地理空间信息,2015,13(5):102-104,113.
- [11] 李江卫,白洁,郭际明,等.基于CGCS2000的城市平面坐标系最佳选取[J].测绘科学,2011,36(4):63-65.
- [12] 郭春喜,李东.基于CGCS2000建立城市相对独立坐标系统的方法[J].测绘通报,2012(10):5-7,15.